思考会消耗多少卡路里。

最近几天的lunchtime同事们都反复提到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女博士为什么难嫁”、“暖男值不值得为女友放弃事业”、“谈恋爱如何无死角观察男性”以及“婚后家庭如何权利分工”等等。有时候虽然只是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却也能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速速在心里划一条小线,告诉自己真真不是一国。

女孩子们凑在一起,有时候真的蛮可怕的。

类型一:“活在理想国”。对我来说保持心底里面的一份天真必不可少,但是到了这把年纪还追求纯纯的爱、心灵的沟通啊之类的在我看来就过于理想化了。虽然我也是恋爱了就变白痴又很黏人的类型,但有时候还是知道适可而止的,不想把喜欢的人吓跑,也觉得有些事情自己也可以慢慢消化。而对于哪个人是“对的人”的判断也日益清晰了些。想要前行必定需要有所放弃与牺牲。比如说现在问我“活着的意义”或者“未来的目标”,我也始终描绘不真切。不过就是在且行且珍惜的过程中寻找自己,也希冀着能有个伴儿同行,一起让时光不虚度,让平凡的日子也值得回味吧。

类型二:“女权主义泛滥”。虽然我是个情绪多变且天天把“没有安全感”放在嘴边的人,但当我听到大家如何讨论着掌握家庭的财权和领导权的时候却很明确的感受到这与我对安全感的定义真是相去甚远。一个同事说他无法理解女性对于男性的顺从,这在我眼里就像这句话的反义句一样难懂。如果事事都要双方参与意见在我看来就是徒增决策链长度,如果明确责权分工又显得过分理性冷冰,如果简单的抛一句“那些对方实在care又无法让步调和的事情就随ta去”会不会就滋生出很多愚蠢的决定……总之对于还没有遇见过多复杂问题以及并不是并不是十分“理性”和“固执”的我来说,目前的重要决策都还是蛮随性的。没勉强自己什么,做了牺牲也愿意为之后的所有后果负责,然后无论摔多惨也觉得爬起来从头再来没什么不可能。(虽然这样想法的人未来是不是也不会有啥大出息,不过能够“胸大无脑”似乎也挺好的,哈哈。)说到这里就想到了大家据理力争的对于如何扩大影响掌握更多权利的讨论,觉得后背发凉。我内心还是保守而传统的吧,如果说那个类型的人绝对不想做,估计首推的就是“女强人”了。

写完这段话真是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没出息啊。然后对自己说,工作还是要像模像样的做下去,也不枉费之前那一波波领导拍着肩膀的期许吧。sigh。

类型三:“幸福点过高”。这个是类比“笑点高”来说的。仿佛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在这个公司工作以及在这个伴侣身边都是苦大仇深的一件事。眉头总是紧锁,声声抱怨不绝于耳。明眼人还是看得出这和撒娇式的“甜蜜的负担”有差别的的,久而久之就真的不好了。大部分时候我觉得我还是很容易被“讨好”的,芝麻大点儿事儿但如果真的很窝心就够暗自开心个好一阵子,但由于有时候情感上太敏感也极容易出现“过度期待”导致的“徒然的失望”,为了避免五十步笑百步,以后还是摆好心态,切忌变成丢失了“发现美的眼睛”的小怨妇,哈哈。

总之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没什么对错可言,关键是要不丢失自我也要懂得把握住能够自圆其说的原则。对于我呢,最低标准就是能够“没心没肺的开心过每一天”,但也许,这已经是不低的标准了,所以就不再附加还要有爱人相伴、儿女成群又父母健康这些条件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