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啊。

真的不能在任何时候低估女人的直觉。刚入职时候就觉得有些异样的一个住的很近的姐姐,果然近期跟我说去年12月刚结束了上一段婚姻,女儿7岁跟了爸爸。知道这些内情是源与希望开启新生活组了个跑步的小团体,于我来看,也是终于开始准备放下,所以在尝试敞开吧。感觉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婚恋领域与上一代已大不相同,不是找了大自己20+的小哥哥,就是快速进出几段婚姻,或者一直不着急到40左右了。周围很亲近的朋友也都逐渐可以归到上面的几种类型里去了,这想必与我们小时候对未来的想象还是大不相同的。

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面试的人也不计其数,虽然不再主动表达,但其实对于长久单身的女性,我自己在用人上也是有所顾忌的。缺少处理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复杂维度问题的经历,离我们庸俗的社会人身份就还是会有偏离。哎,有时候也在不停告诉自己不要有偏见。

而我自己,之前也曾虚伪且幼稚的说自己还没法“成年人身份认同”并贴金的说自己扔保持“赤子之心”,现在想来无非都是不想承担家庭和母亲责任的借口罢了,包装得倒是非常阳春白雪。

自己也在努力做改变了,从对孩子的陪伴照顾和家庭琐事的操心开始吧,做好作为女主人和母亲的本分,争取去保留其他部分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自己。也忍不住悄悄感谢容忍我的家人们。否则一切将都是泡影。

这二十天。

这二十天,中间隔着一个春节,其中工作没有几天,但感觉好像无比漫长。节后的那一周,大概跟十几个离职员工聊了聊,形形色色,原因多种多样,想吸到些正能量必定是很难的,但也真的从各种将走之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观察了这个公司和部门。但听的多了、见的多了反倒心态愈加平和,很多时候如果想给自己机会拼一下实力,那么在mindset上,至少不能败下阵来。看到的黑暗和阴险足够多了,反倒更加会先以人善事也善的预设为先,难道真的要事事都推演个数层,每一步都如棋子般举步维艰么。说实话,我还真没准备好变成那样自己也讨厌的人。

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大概花了1个月的时间就经历了别人1-2年世家的而变化,有些甚至有点戏剧化,而且故事的演变我又要老生常谈一句,真的仿佛都如排练好一般。我当初坐在老李门口位置的时候就曾想过自己会不会跟老板娘有点交集,转眼就不仅有了交集,差不多职场小命已与之息息相关。女人啊,有时候第六感还真的挺准的。或者,莫非我真的是个神仙转世不成,哈哈。

另外就是昨天统考和清华自己考试的成绩都出来了,虽然复习的时间真的也就不到1个月,但结果还是好的,跟学霸们不切实际的高分没法比,但基本上跟复习了半年的大部分同学的分数还是相当的。人到中年,这种纯智商层面的官方认可,还是能让人信心上又增长几分的。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看远方,希望接下来的两年,会真的发生些变化,有所不同。

就比如我来到互联网公司的意义一样,认知和了解一种甚至几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让自己所在的细分领域上能够逐渐弥补盲区、尝试新鲜事、建立领导力,更加自信和游刃有余。

希望有那么一天,在各个维度,都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又出现梦境。

早上跟校友领导聊天HR for HR的职能的时候,又出现了仿佛梦里面的感觉,好像说话的场景、内容和姿态都一点儿不差的出现在过梦里,连背后VP办公室的朝向都好像是一致的,内心还是稍微觉得有些惊悚。

但一定是有段时间以前的梦了,但当我说出“资源密集投放”和“举全部门之力攻克难关”的时候真的都能想得起梦里的自己说话的样子。也可能是我自己紧张过度了,转眼又在到新的岗位和新的挑战了,变化本身已经没有办法归结到互联网行业上,而更多的还是自己是否抓如机会和抗住挑战。但新领域,还是又些新鲜感的,挺好的。

 

选择。

一直觉得看起来年轻似乎并不是件坏事,但没想到希望自己看起来成熟而不稚嫩又不显老的一天也这么快到来。往好了说,是脸还不沧桑,往赤裸了说,就是还没有办法自信而优雅。归根到底,老不老、好不好看和看起来气场如何,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怪就怪人不想甩掉自己占优的方面,又不肯承认自己不行的地方。

我还不就是这样。(手动吐舌头小表情)

上学时候其实就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default选项都是迟疑和不自信的。初中时有次上数学课,讲到一个据老师讲无敌难的题,几乎没有人能够引出一条绝妙的辅助线。可我看到题目就给想出来了也没吱声。后来悄悄跟同桌看了看,他惊呼也太厉害了,就怂恿我举手跟老师说,可我现在都记得我当时内心的OS大概是“怎么可能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我会想到”,可见是多么不自信哈哈。之后的十几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我的小脑袋瓜还真有可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

有点跑题,升温的北京早晨,穿了很喜欢的黑色羊绒大衣,潇潇洒洒的走到office,看了几句村上春树的自序,想起昨天看新东家小年会上的内心波澜,觉得一切都为了有更多的选择,也是值得的,就好了。

总是要去处理很多不擅长不自信的难题或一脚踏进未知又惊险的新领域的,不要害怕,也不要把default选项设为否定自己。做个看起来年轻可爱,但关键时候又自信靠谱的大人就好。

 

变化成为常态。

12月28日-1月27日,整整一个月了。

岗位、工作内容、汇报线全都变了三四次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体验了一下如何从适应变化到以不变应万变。中间也挺焦虑的处理了几件有点棘手的事儿,到此时此刻,已经觉得在某种层面上可以游刃有余了。

然后也开始偶尔跟原来的同事提起自己的履新,一起聊聊前东家每年一次的架构大变化,人来人往,世态炎凉,颇值得玩味。心里那份不愿承认的遗憾也慢慢放下了,在做成了许多自己以为做不好或者会拖延的事情后,也开始有点举重若轻的感觉了。这样想到下周也许角色定位又会变化,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的。

疫情的重蹈覆辙让交通状况再次的变化,每天公交通勤也不过才30分钟就能完成两点一线,重新开始戴iwatch,每天爬爬楼梯,下了公交走几步,三个圈圈闭合上也变得轻松。虽然油腻的食堂有时候是个考验,但似乎走路和站立的时间多起来了,人的状态就是会好起来,目标是希望能日均万步,到年底或者夏天体重到55kg吧。

那天汪汪跟我说,如果继续在上家单位我不可能有心思把橱柜客厅和小卧室做大扫除,更加不会有这么多心思陪娃,我也深深觉得是这样的。所以那些别人看起来(或者自己也或多或少认为)的为了好聚好散而付出的沉没成本,都是多么的值得。

上下班路上听听樊登,B站看看吃播,然后扫着看了《隐秘而伟大》,觉得李易峰真是憨憨的蛮可爱。娱乐圈最近瓜不要太多,没心思看别人的瓜,就偶尔去搜搜黄景瑜,看看前女友有没有新黑。读书这件事始终没有大的进展,从听书的投入度看,人文传记似乎兴趣最大。慢慢来吧,毕竟马上就要不读书也得读书了。

附:1月19日一时兴起开通了公众号。第一篇文章链接也放一下,纪念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e9zDDzq_IzDIn9Ck-zZL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