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谈公园

老周开会说互联网本质就是在争抢用户有限的每天24个小时,感觉从蘑菇那里也听到过原话。会上还提到了天涯、猫扑的论坛时代的没落,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最开始玩儿的论坛其实是西陆bbs,当时还不用翻墙就能登录日韩的各种cgi的板子,也有大量免费的空间资源自建个人网站,当时还有榕树下可以看安妮宝贝,并且逐步就开始有各种免费的blog,从blogcn、blogbus、msn space到出现了饭否,然后出现了新浪微博,然后开始走向移动端,并且丢失了几乎所有在以上平台留下的所有内容。

跑题结束,今天想说的是在有限的24个小时里,在B站消磨了不少,一边感慨年轻的95后、00后小朋友们都好优秀,有趣、有思想,但却无法在“自己可以接受新鲜事物”和“自己的进步赶不上年岁的增长”间进行自洽,也是有点苦恼。直到国庆期间听了几期“日谈公园”,80后瞎扯淡京腔男真是太讨喜了,哈哈,当然了,内容和调性也是很不错的。听他们说其实反倒是其次,坦诚说开这篇的点就在于,我想说听这些人无论说什么都太适合自己思考人生了。

李叔值得我来这里mark一记。

三件事。

一。早上突然翻到2017年自己的DISK报告,作为一个高S的代表,时隔几年去review自己,仿佛又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神奇的是晚上邮箱里面就又收到公司新的测评链接,也太巧了,像被人偷窥了一般;

二。又一个公司高管离开,去参加临别会时好是感慨,甚至有些热泪盈眶。有些际遇是相似的,但结局甚至无法预测是否能做到这般坦然和平静。或者其实根本没法平静,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个人也都活在自己给自己写的剧本里;

三。晚上又去跟一个性格鲜明到极致的大姐做离职挽留,大概聊了4个小时吧,大概到3个小时的时候我才觉得她终于打开了一些自己。人与人的沟通有的时候真的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儿,人和人之间的误判、隔阂却又是这么容易就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而滋长。

香。

在校园度过了考前突击的一下午DMD,图书馆、绿树成荫、咖啡香、年轻的脸庞,但结束了考试有莫名的兴奋,觉得食堂的饭真香,同学的聊天真减压,连雨夜回家的路都显得不再漫长。

希望接下来能更能投入享受这挤出来的学习时光,认识新朋友,多打开几扇新世界的大门。开心起来吧~

对抗焦虑

对抗焦虑的办法可能并不是闲下来,或者期待事情在某个时点清零后一切从新,没准可以通过更加主动的安排让情绪和压力变成配角,而自己则享受在自愿为之付出的忙碌中。

讨我厌的人。

几个月没来更新,期间已经记不得几次打开撰写新文章的按钮,但是没能留下哪怕半个字。今晚在看管理经济学的复习资料,学习群里不停蹦出的消息提示框还是让人很是感慨,来自不同地方并在不同行业做着不同职业的人们,如果想要讨人厌–或者更严谨的说是讨我厌–还是那么的相似。大致分如下这么几种,并非穷举,就捡几个想起来的说说:

  1. 伸手党:哪怕就昨天发的信息,也懒得手指划一下手机,永远张嘴就问且都是要喂到嘴边,说到底就是完全自我为中心,如果要是还有点笨且自认为天赋异禀,就真的妥妥完全不想与此类人有任何交集;
  2. 装B党:比如最近有个刚入群的转班进来的同学,本科北大的外企HR而已,就一个转班入群的自我介绍写了洋洋洒洒恨不得上千字,组织个分享活动,前面开场介绍自己和自己组织活动的心情就得20分钟,主讲嘉宾满脸尴尬的都要抠手指头了;
  3. 笨且怪且轴的人:这条写的就有点欠揍,笨本来也是相对的,写出来感觉就在自诩聪明,这里想表达的是大众眼光下的聪明与笨吧,想专指的那些基本逻辑理不清情况考虑不周全却剑走偏锋老是有清奇的思路且不听劝的人,几次事情都砸这种人手里之后,就敬而远之了;
  4. 傲慢的人:可能我自认为是性格算温和(至少对除了家人以外吧,对自己爹妈就老师露出很烦躁没耐心的嘴脸,态度也不好),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鼻孔看人或怪声怪气让人为难,所以如果遇见那种无论贵贱美丑傲慢到不可一世的人,真的绕道而行,还好世界待我不薄,那些优秀的、成功的、善良的、有趣的人,绝大多数都不那怎么傲慢。

说了不少了,感觉如果读到这些难免会去judge真是谁这么大言不惭,描述起自己讨厌的人来了,也不知自己是否也正讨人所厌。可真的就是这一点笔者还就是有点自信的,跟职业有关吧,深感因为一些不对称的片面印象主观就给人打上否定的标签真是太easy,所以越是贴近管理层、越是做与人相关的工作越是要用更开放、更长期和更辩证的角度去看待每个人,发现长处和美,并从发展的角度去推动事情成功。

冠冕堂皇一番给自己找了点理由,但是并不妨碍还是有很多人很让人讨厌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