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校友领导聊天HR for HR的职能的时候,又出现了仿佛梦里面的感觉,好像说话的场景、内容和姿态都一点儿不差的出现在过梦里,连背后VP办公室的朝向都好像是一致的,内心还是稍微觉得有些惊悚。
但一定是有段时间以前的梦了,但当我说出“资源密集投放”和“举全部门之力攻克难关”的时候真的都能想得起梦里的自己说话的样子。也可能是我自己紧张过度了,转眼又在到新的岗位和新的挑战了,变化本身已经没有办法归结到互联网行业上,而更多的还是自己是否抓如机会和抗住挑战。但新领域,还是又些新鲜感的,挺好的。
早上跟校友领导聊天HR for HR的职能的时候,又出现了仿佛梦里面的感觉,好像说话的场景、内容和姿态都一点儿不差的出现在过梦里,连背后VP办公室的朝向都好像是一致的,内心还是稍微觉得有些惊悚。
但一定是有段时间以前的梦了,但当我说出“资源密集投放”和“举全部门之力攻克难关”的时候真的都能想得起梦里的自己说话的样子。也可能是我自己紧张过度了,转眼又在到新的岗位和新的挑战了,变化本身已经没有办法归结到互联网行业上,而更多的还是自己是否抓如机会和抗住挑战。但新领域,还是又些新鲜感的,挺好的。
一直觉得看起来年轻似乎并不是件坏事,但没想到希望自己看起来成熟而不稚嫩又不显老的一天也这么快到来。往好了说,是脸还不沧桑,往赤裸了说,就是还没有办法自信而优雅。归根到底,老不老、好不好看和看起来气场如何,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怪就怪人不想甩掉自己占优的方面,又不肯承认自己不行的地方。
我还不就是这样。(手动吐舌头小表情)
上学时候其实就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default选项都是迟疑和不自信的。初中时有次上数学课,讲到一个据老师讲无敌难的题,几乎没有人能够引出一条绝妙的辅助线。可我看到题目就给想出来了也没吱声。后来悄悄跟同桌看了看,他惊呼也太厉害了,就怂恿我举手跟老师说,可我现在都记得我当时内心的OS大概是“怎么可能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我会想到”,可见是多么不自信哈哈。之后的十几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我的小脑袋瓜还真有可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
有点跑题,升温的北京早晨,穿了很喜欢的黑色羊绒大衣,潇潇洒洒的走到office,看了几句村上春树的自序,想起昨天看新东家小年会上的内心波澜,觉得一切都为了有更多的选择,也是值得的,就好了。
总是要去处理很多不擅长不自信的难题或一脚踏进未知又惊险的新领域的,不要害怕,也不要把default选项设为否定自己。做个看起来年轻可爱,但关键时候又自信靠谱的大人就好。
12月28日-1月27日,整整一个月了。
岗位、工作内容、汇报线全都变了三四次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体验了一下如何从适应变化到以不变应万变。中间也挺焦虑的处理了几件有点棘手的事儿,到此时此刻,已经觉得在某种层面上可以游刃有余了。
然后也开始偶尔跟原来的同事提起自己的履新,一起聊聊前东家每年一次的架构大变化,人来人往,世态炎凉,颇值得玩味。心里那份不愿承认的遗憾也慢慢放下了,在做成了许多自己以为做不好或者会拖延的事情后,也开始有点举重若轻的感觉了。这样想到下周也许角色定位又会变化,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的。
疫情的重蹈覆辙让交通状况再次的变化,每天公交通勤也不过才30分钟就能完成两点一线,重新开始戴iwatch,每天爬爬楼梯,下了公交走几步,三个圈圈闭合上也变得轻松。虽然油腻的食堂有时候是个考验,但似乎走路和站立的时间多起来了,人的状态就是会好起来,目标是希望能日均万步,到年底或者夏天体重到55kg吧。
那天汪汪跟我说,如果继续在上家单位我不可能有心思把橱柜客厅和小卧室做大扫除,更加不会有这么多心思陪娃,我也深深觉得是这样的。所以那些别人看起来(或者自己也或多或少认为)的为了好聚好散而付出的沉没成本,都是多么的值得。
上下班路上听听樊登,B站看看吃播,然后扫着看了《隐秘而伟大》,觉得李易峰真是憨憨的蛮可爱。娱乐圈最近瓜不要太多,没心思看别人的瓜,就偶尔去搜搜黄景瑜,看看前女友有没有新黑。读书这件事始终没有大的进展,从听书的投入度看,人文传记似乎兴趣最大。慢慢来吧,毕竟马上就要不读书也得读书了。
附:1月19日一时兴起开通了公众号。第一篇文章链接也放一下,纪念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e9zDDzq_IzDIn9Ck-zZLHw
30岁之前时常浮现在脑海的念头是村上春树快30岁才开始写作的,不知为何,挥之不去。仿佛代表着自己也有着某种机会,为时不晚。过了30岁,在结婚生子养娃换工作搬家装修中挣扎,感觉脖子上顶着的一直是个不在运转的脑袋,也开始逃避思考,到底心中的一些小火苗还是否有燃烧的可能。
直到今天,在爬楼梯时脑袋里又开始浮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念头。一个是,我,这么高龄的阶段,也终于开始想要把工作和生活做一个分割了。其实在之前的几份工作中,无论我愿意或不愿意,似乎总是希望把工作不仅仅当作工作,而是建立与自己这个人之间更紧密的连接,所以也更多牵绊和痛苦。而时至今日,如论是算上坡还是下坡,我都希望能加喜欢自己一点,所以必须让我这个“自我”独立出来。
望时间不虚度。活出个哪怕大致的样子吧。
入职新公司两周了,还是寻找通勤的最佳方式ing,虽然这个紧贴着繁华798的民工聚集地晚上9点之后打车颇为困难,但好在公交发达,在不是寒风吹的日子里,能够走上一段也是好的,但仅此运动量也显然不足。比如重新戴上iwatch也有两周了,但也是一位内昨天中午终于午饭时间去健身房做了keep踩了椭圆机才第一次三个圆环都闭合了上。
早上听樊登讲了《内在动机》这本书,不由得又想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在比较好的赛道和平台以及职位上升期选择离职,比如为何会在这个孩子学前又马上要履新的阶段读MBA,其实在做选择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很害怕自己能够给出的答案是“逃避”。但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飘过很多在原来岗位上想做要做刚开了头做的事情,还是会很兴奋,这种兴奋会带来一些懊恼和自我责备,为何不能让自己在原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无非是上级的施压和恶意排挤)迎刃而解,虽然这些问题的来源往往是我做的还不错,可直面这些问题的界面实在是太差了,困难到哪怕我知道问题在哪里、哪怕我知道该如何应对,都不想再委屈我自己经历这一切了。就比如《内在动机》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是胜任感、情绪控制能力和避免卷入,但仅仅情绪控制这一个项目,就也是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的。我希望,我能够画尽量短的时间让自己全身投入和沉浸到新的角色中。走出之前因为自信带来的不自信。
另外一点是关于信任的,其实这真的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耐心讲解目的,多给出自由选择的空间,多给与支持和信任,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比什么都更珍贵的。自己的言行还是很多不妥当的地方,周周小主儿在这方面又尤其敏感,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努力。
另外就是很巧的,前东家集团的一个干部竟然也报了清华的mba,马上就要成为同学了,真是想要彻底断了联系,却总是这么巧合千丝万缕联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