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不晚。

30岁之前时常浮现在脑海的念头是村上春树快30岁才开始写作的,不知为何,挥之不去。仿佛代表着自己也有着某种机会,为时不晚。过了30岁,在结婚生子养娃换工作搬家装修中挣扎,感觉脖子上顶着的一直是个不在运转的脑袋,也开始逃避思考,到底心中的一些小火苗还是否有燃烧的可能。

直到今天,在爬楼梯时脑袋里又开始浮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念头。一个是,我,这么高龄的阶段,也终于开始想要把工作和生活做一个分割了。其实在之前的几份工作中,无论我愿意或不愿意,似乎总是希望把工作不仅仅当作工作,而是建立与自己这个人之间更紧密的连接,所以也更多牵绊和痛苦。而时至今日,如论是算上坡还是下坡,我都希望能加喜欢自己一点,所以必须让我这个“自我”独立出来。

望时间不虚度。活出个哪怕大致的样子吧。

一个不大不小的新开始。

入职新公司两周了,还是寻找通勤的最佳方式ing,虽然这个紧贴着繁华798的民工聚集地晚上9点之后打车颇为困难,但好在公交发达,在不是寒风吹的日子里,能够走上一段也是好的,但仅此运动量也显然不足。比如重新戴上iwatch也有两周了,但也是一位内昨天中午终于午饭时间去健身房做了keep踩了椭圆机才第一次三个圆环都闭合了上。

早上听樊登讲了《内在动机》这本书,不由得又想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在比较好的赛道和平台以及职位上升期选择离职,比如为何会在这个孩子学前又马上要履新的阶段读MBA,其实在做选择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很害怕自己能够给出的答案是“逃避”。但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飘过很多在原来岗位上想做要做刚开了头做的事情,还是会很兴奋,这种兴奋会带来一些懊恼和自我责备,为何不能让自己在原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无非是上级的施压和恶意排挤)迎刃而解,虽然这些问题的来源往往是我做的还不错,可直面这些问题的界面实在是太差了,困难到哪怕我知道问题在哪里、哪怕我知道该如何应对,都不想再委屈我自己经历这一切了。就比如《内在动机》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是胜任感、情绪控制能力和避免卷入,但仅仅情绪控制这一个项目,就也是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的。我希望,我能够画尽量短的时间让自己全身投入和沉浸到新的角色中。走出之前因为自信带来的不自信。

另外一点是关于信任的,其实这真的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耐心讲解目的,多给出自由选择的空间,多给与支持和信任,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比什么都更珍贵的。自己的言行还是很多不妥当的地方,周周小主儿在这方面又尤其敏感,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努力。

另外就是很巧的,前东家集团的一个干部竟然也报了清华的mba,马上就要成为同学了,真是想要彻底断了联系,却总是这么巧合千丝万缕联系,哈哈。

溜号大王。

会做有意思的梦,甚至是有意思的噩梦,然后梦境真实到有些讽刺的意味。醒来的时候都忍不住问自己,既然心里都想得这么明白了,那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力为何还是如此之差。尤其是脱离人群视线的时候,总还是有点放飞的意味。

然后非常难得的给自己主动制造了这样一个比较tough的gap的方式,然后也要进入尾声了,虽然我也还没能完全准备好–这也取决于接下来的几天如何发力–但每一个此时此刻的moment都不要放过不是么,所以我已经还是筹划明天的schedule了。哈哈。

真的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很多数学要学(哈哈),希望不辜负好时光。

双喜临门

这周拿到了心仪的工作offer(虽然现在的老板还在苦口婆心不同意我的离职,不知道早干嘛去了),也通过了清华的面试,虽然从周一等到周五的日子有点焦灼,但结果都是好的,嘿嘿。

现实总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和让人措手不及的地方,但努力把头抬高,望得远一点,脚步不停下,总归是好的。清华的申请,从准备材料到面试,都基本是卡着deadline匆匆了事,能够通过也算是运气很好。接下来突击一个月,再完成一个考试,就可以等着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了。哈哈。

想做的事。

想做的事,除了还没有开始申请就已经到了最后一批并且几天后就deadline的MBA以外,是学一门语言。能把英语学好自然很好,但如果是韩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也是好的,付出耐心、精力和时间,就一定会有结果。

然而,怎么就这么难给自己一个好好的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