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 35

在Kindle上断断续续的看完的漫画。

作者提到35岁会不会是一个可以重新选择的年纪。看到最后,自己仍旧找不到答案。每看一页,想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选择,直到合上最后一页,心中还是关于自己的现实的问题。

比如关于信任,真的太见仁见智了。年轻的时候难以避免会耍小聪明,总觉得有些小谎言别人猜不透看不穿,自己也应付的了突发的情况。年纪大一些了,思考的角度就变了,不是那么在意技巧上是否可以应对这个情况,而且有了真正在意的人,不愿意去做冒险的事,一想到如果一些事情会让在意的人困扰或者伤心,就马上避之不及,严格要求自己。

但这也许都是理想的状况,或者说,是我一己的想法。社会人烦恼太多了,压力太大了,到了想逃避的时候可能就真的顾不了那么多了。无论心理上生理上有时候就都难以做到忠贞了。人又那么复杂,你既没有办法用你的所见所想去判断一个人,也没法应为他的所作所为去猜测背后的原因。说到底,人都更愿意相信自己以为的那个真相,真的也没有必要太较真。

有天跟同事聊天,提到读MBA的男男女女接着这两三年的光景配几次对,游离在婚姻内外寻求刺激,有的顺利回归有的引火上身,说的自己也挺后怕,然后听到汪汪说他们班里开学第三天头一对狗男女就配对成功了,真是让我汗颜加恐慌。有种“”我再信任你也没用,我怕环境影响了你你都不知道”的恐惧。然后自己内心也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挺害怕的,那又能怎样,到还是放手信任吧,见招拆招好了。

上周末跟亲爱的老婆时隔四个月又见面,互相update了一下近况,生活或者工作谁又能没有烦恼呢,但都要坚强的面对。很多问题也许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就继续follow your heart就好,无论什么决定,我都相信你有你的理由,当然最最希望的还是你幸福。回到我自己,就很感慨很感恩,自己还是依旧很喜欢汪汪啊。喜欢腻乎在一起,无论多忙也还是能够date一下吃个饭看个电影,真的算岁月静好了,不该太多抱怨。

35岁。还有三年?好像一点的都不遥远。到那个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已经是俩娃的妈,会不会离开了北京去了深圳?会不会有了移民的想法?会不会有个喜欢的工作并且能与生活balance。无论如何,希望那时候的自己仍旧能够笑着面对一切,勇敢前行。

如何持续保持有趣?

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感觉已经给不出准确的答案了。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和家庭琐事占据,偶尔得闲却也懒洋洋只想放空发呆或者把自己仍在异国他乡远离尘嚣。运动坚持的不好,阅读也时断时无,不关注政治,不关注新闻,也没有什么可以讲得出的不同之处。突然觉得自己真是个无趣的人。毫无辩解的理由。

但似乎好奇心始终还是很旺盛的。面对变化和挑战也能淡定自若。感觉还不是无药可救。那么接下来就要好好想想,如果试着变得有趣些。肚子里,脑子里都不要空空才是啊!

跟自己谈谈。

转眼就2月份了。

春节的时候带着小猴子开车回了威海老家,说身心俱疲一点也不夸张。不知是不是身体上的疲劳影响了心理,假期结束就又动了离开职场的念头。当然,也与公司整体要从东三环搬去北五环外不无关系。

感觉整个人像是吸足了满满负能量的气球,状态差到极点。然后就很坦诚的跟老板谈了,当然老板是拒绝的,也很坦诚的跟家里领导谈了,领导是一如既往的宽容。但就在我还琢磨着要不然就真的打退堂鼓的期间,就又经历了不少事情,职场上的人来人往、居心叵测和暗箭难防,然后就觉得其实自己的还真是算豁达了。一是能力尚可,没有真的应付不来的工作,二是也算左右逢源,就算遇到极恶心之事最后也都想得开化解的了。那么,就在现在的位置上继续观望观望。反正后路是有的,也没有什么是必须死死抓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的。

宝宝也一切都好,健康活泼可爱,依旧胖墩墩。我们也在学着应对有宝宝的生活。新的一年,机会多多,期待多多(比如之前想移民加拿大最近又要搬家去深圳),一切都在好的轨道上。要带着希望前行呀!

不要才任性哦。

一个普通的午后。

正午的时候,谈完该谈的事情,用app叫了一辆红色的老款日本车,司机是个谦和的白发老爷爷。我看到车的时候他正在客气跟大厦门卫说“等一个人,马上就走”,然后我向他招手,他如一个老朋友一样让我上车。
中午的东三环跟早高峰时简直两个样子,用了1/3不到的时间就到了家。一路上,开着车窗,风呼呼的吹过耳边,让一周前刚穿的耳洞也呼吸一下也许不算新鲜的空气。路过亮马桥的时候,看见sunflower大厦,想起曾经的某个中午,也来这里见了一个某位名叫Peter的title响亮的大中华区总裁,转眼也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和某总裁某总监吃了一顿寡淡的日料,然后就提着箱子奔赴机场开始频繁出差中的又一场。我还记得当时他们介绍我说到这是又一个Helen时,感觉还挺奇妙的。但终归我还是没有踏进这座向日葵大厦,而是选择了另外的道路。
我记得当时我站在亮马河桥上拍了一张照片,感觉是要开始新生活的留念。
但现在想来,还好当时没有开始所谓的新生活,才得以拥有我目前所拥有的更为重要的人和人生。这就是有趣的地方。

而现在,我似乎马上又要开始一段新生活了。生活,一直都在继续,都在向前。

思考会消耗多少卡路里。

最近几天的lunchtime同事们都反复提到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女博士为什么难嫁”、“暖男值不值得为女友放弃事业”、“谈恋爱如何无死角观察男性”以及“婚后家庭如何权利分工”等等。有时候虽然只是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却也能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速速在心里划一条小线,告诉自己真真不是一国。

女孩子们凑在一起,有时候真的蛮可怕的。

类型一:“活在理想国”。对我来说保持心底里面的一份天真必不可少,但是到了这把年纪还追求纯纯的爱、心灵的沟通啊之类的在我看来就过于理想化了。虽然我也是恋爱了就变白痴又很黏人的类型,但有时候还是知道适可而止的,不想把喜欢的人吓跑,也觉得有些事情自己也可以慢慢消化。而对于哪个人是“对的人”的判断也日益清晰了些。想要前行必定需要有所放弃与牺牲。比如说现在问我“活着的意义”或者“未来的目标”,我也始终描绘不真切。不过就是在且行且珍惜的过程中寻找自己,也希冀着能有个伴儿同行,一起让时光不虚度,让平凡的日子也值得回味吧。

类型二:“女权主义泛滥”。虽然我是个情绪多变且天天把“没有安全感”放在嘴边的人,但当我听到大家如何讨论着掌握家庭的财权和领导权的时候却很明确的感受到这与我对安全感的定义真是相去甚远。一个同事说他无法理解女性对于男性的顺从,这在我眼里就像这句话的反义句一样难懂。如果事事都要双方参与意见在我看来就是徒增决策链长度,如果明确责权分工又显得过分理性冷冰,如果简单的抛一句“那些对方实在care又无法让步调和的事情就随ta去”会不会就滋生出很多愚蠢的决定……总之对于还没有遇见过多复杂问题以及并不是并不是十分“理性”和“固执”的我来说,目前的重要决策都还是蛮随性的。没勉强自己什么,做了牺牲也愿意为之后的所有后果负责,然后无论摔多惨也觉得爬起来从头再来没什么不可能。(虽然这样想法的人未来是不是也不会有啥大出息,不过能够“胸大无脑”似乎也挺好的,哈哈。)说到这里就想到了大家据理力争的对于如何扩大影响掌握更多权利的讨论,觉得后背发凉。我内心还是保守而传统的吧,如果说那个类型的人绝对不想做,估计首推的就是“女强人”了。

写完这段话真是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没出息啊。然后对自己说,工作还是要像模像样的做下去,也不枉费之前那一波波领导拍着肩膀的期许吧。sigh。

类型三:“幸福点过高”。这个是类比“笑点高”来说的。仿佛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在这个公司工作以及在这个伴侣身边都是苦大仇深的一件事。眉头总是紧锁,声声抱怨不绝于耳。明眼人还是看得出这和撒娇式的“甜蜜的负担”有差别的的,久而久之就真的不好了。大部分时候我觉得我还是很容易被“讨好”的,芝麻大点儿事儿但如果真的很窝心就够暗自开心个好一阵子,但由于有时候情感上太敏感也极容易出现“过度期待”导致的“徒然的失望”,为了避免五十步笑百步,以后还是摆好心态,切忌变成丢失了“发现美的眼睛”的小怨妇,哈哈。

总之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没什么对错可言,关键是要不丢失自我也要懂得把握住能够自圆其说的原则。对于我呢,最低标准就是能够“没心没肺的开心过每一天”,但也许,这已经是不低的标准了,所以就不再附加还要有爱人相伴、儿女成群又父母健康这些条件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