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的家乡。

好像每次回来家乡都伴随着爸爸的生病。

2020年冬天突然摔断了手腕,2023年秋天新冠肺炎高烧白肺,2025年夏天右腿无力重新住院调整血糖。其实说到父母的健康,可能是内心最最不敢面对的软肋,有一百一千种逃避的方式但似乎自己也知道终究都要面对。回顾这一路走来也会觉得很懊恼羞愧,没有能够有效的帮助父母在更年轻更健康的年纪学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自己太任性了,一直沉浸在自我满足的臆想中,没能切实的解决问题。

不过就跟我自己去学习课程一样,现在开始永远已经是未来中的最早一刻了,也别无他选。也许勇敢面对也不是个坏事情,经历挫折,心生畏惧,才能对行动有切实可行的帮助。见识到不同的医生和专家,每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对我自己也可以说是有收获的。可能我确实还有我可以改变的事,以及万般依赖我、毫无保留信任我的人。

已经很久没有在30多度的盛夏三伏天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就任由汗流了。如果确实没什么着急要做的事情,好像也不必非要彻底的凉下来呢。就流流汗然后冲个凉,心平静下来可能偶尔就能感受到一丝凉风,但吃了些热乎的食物又一下子湿透,觉得好像回到了某种更加本能的状态。在感受人热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某种爽快。

此时此刻在回京的高铁上。想到了新学习的课程的同学们在结交新朋友、建立新圈子,也提醒自己不要错过。高兴的事儿是回家外卖吃到了”真不同”的金丝卷和素鸡豆腐,还有炒粉和鸡汤干豆腐,最好吃的还是妈妈炖的豆角。人生还挺长的,希望下次回来能多待待。

这该死的好胜心。

1、课业有点繁重。

在学习的群里看到竟然有听线上课时长的排名,然后就莫名的好胜心爆棚开始猛听课,一天的时间就进了top10,因为排名是实时的,让人时不时就想刷新看一眼是否还在榜,反向就push自己更多的听课了。作为i人在需要开麦的环节还是窘迫的,不过幸好有团体、组织、朋辈的存在,人果然一部分是社会性动物,一些本能会被唤醒,集体的氛围也会让人体会到安全、积极和温暖。

这个学习本身的过程和感觉挺好的,知识的内容也是优质的,老师幽默有素养。找到了许久没有过的兴奋和满足(或许在学习上曾经就没咋体验过)。对未来还是有点懵,不过让自己暂时就停留在“有了个好开始”就不错的阶段,更多的focus在“就做好这个阶段的事儿”上,行动带来的满足远远大于胡思乱想和内耗。

2、她们都还在,只有我走了。

看了前司同事们的LinkedIn,感慨她们都还在,获得并守住了她们期待的position(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反观自己,是自己耐不住?还是其实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跟自己当时的心智、认知以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关系。不能不说内心是有些遗憾的,但更多的是对勇敢向前看、勇敢走出一条新路的自己的肯定。在只能靠自己没有其他选项的条件下,已经很好了。

再想到前前司,就更感慨了,离职的时候有同事过来感谢,说我走了他终于晋升总监有望了。苦笑,真不知咋接。

告诉自己还是不要用幸存者自述的角度去看待事实,永远冷暖自知,而不必过分的自我贬低。也许在他们眼中,无论哪个阶段,我都是既有勇气又有能力做出选择、用脚投票的那个被羡慕的对象呢,谁又说的准。

一个小开始。

今日份的胡思乱想。

想起小时候谈的那场开始于早恋的恋爱。每次吵架或是要分手的时候最痛苦的,其实是自己袒露过的那些内心的脆弱、家境的窘迫和不为人知的共同成长会归零。然后很绝望的想,可能无法再找到同样的一个人,彼此喜欢,又了解那么多属于我们的秘密。

现在回想,才发觉也许是自己就从未真正的接纳自己,所以才很期待并珍惜被接纳和理解,甚至希望从别人处获取赞赏和认同。内心其实是非常敏感而自卑的。很怕被戳破。干脆不袒露给更多人。进一步考虑第一段10年的从学生谈到社会人的恋爱之后的人生旅程,还蛮多深层相似的经历的。害怕面对,索性跳过。此时此刻的我站在远处看年轻的我自己,会觉得真的是很幸运,如此任性和无所顾忌也没有走太大的弯路,至少没有到影响人生大走向的程度。而随时随地带着秘密生活,或者选择交换秘密以获取安全感的方式已经不再能让自己获得平静。

但确实认知觉醒和启蒙的很晚,走到现在,刚学完一个商科却更想开始探索自我,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总归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没法在商业帝国发出太大光亮,也许能在这个漫漫长路是更加明确自己。那么就笨拙的开始吧,再晚今天也比明天早不是吗?

希望总归有一天能能坦然和轻松的生活下去,不用再思考如何解释当下的情境,释怀这份固步自封。期待这一天的发生。

不甘心的中年人。

5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做了艾灸,想起之前在青年路住的时候经常会路过一家艾灸馆,还没有走到门前就会被浓郁的艾灸味道熏的加快脚步。多年过去,当真的第一次体验的时候才觉得很舒服耶,实际的效果先不说,但味道没那么刺鼻了,只留下热乎乎的舒服的感觉,很让人能放松下来。

年龄渐长,努力让想尝试的新鲜事物不要变太少,也会刻意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到路径依赖和陈旧的观念中变得偏执。有颗敞开的、探索的、包容的心非常重要。

昨晚又第二次艾灸,在开始前老师按了按后背就突发奇想的给先拔了几分钟的罐。啊,这是我第一次被拔罐啊,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就体验了!酸酸胀胀的,还挺痛的,希望有打开经络事半功倍的效果才好。就算没有,这个可以不频繁check手机,安静没有电子设备的休闲时光本身也是让人身心愉悦的。结束了还能撸撸诊所的狗狗小米。好治愈。

有时候会感慨,为什么就不能始终心情平静或者充满愉悦呢?就好像昨天去做了个问卷,发现自己职业倦怠的水平还蛮高的。倦怠来自委屈求全,时刻要考虑生存的中年人很难太任性的对待社会角色,也很难让自己不理智的冲动行事。好不想变成无聊无趣的大人啊,要再绞尽脑汁想想办法才是。

比如看了去海底深潜的视频就蠢蠢欲动,想到最近紫外线过敏的厉害就又犯愁如何在船上和太阳公公公处;看到滑雪、打网球、力量训练的视频也跟着心痒痒,但想到身体原本的不适加上最近的咳嗽无力感就又泛上心头。事情不会自动的变成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不朝着某个方向一直努力,肯定就永远都盼不到那一天了。

清华的学位刚拿到的第二周就心痒痒报了新的学习课程,课业超出想象的重,见缝插针的读书看视频,并又开始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关于勤奋的想象。Anyways,先开始吧!总归不会有错!

一些问题。

一个周末积累下疑问。

1、精神分析流派是什么?经典精神分析与当代精神分析的差别?什么是移情、反移情?什么是退行?

2、CEO带着一堆互联网老古董们开着无聊、善变又浅薄的会,然后年复一年的repeat同样的场景:愚蠢的既听不懂也不能快速学习和交付的下属vs高瞻远瞩洞察一切不断指明未来方向与战略的老板。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者需求是什么?会否就是韭菜们买单,让大佬享受这种从别人的无知中获得的满足。所以也不会有新的聪明人加入游戏,出现了也会被排挤,因为不符合底层逻辑。

3、第一印象的偏见好大,但似乎经历起伏后觉得第一印象的直觉其实是对的?